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入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发展难题,是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联系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改革发展的实际,努力分析并解决学校在办学思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驾齐驱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我国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和担负高新技术信息化时代的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三大功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特别是加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建设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室工作水平,是实现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工具,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以及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学校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购置了大量的大型仪器设备,使设备从数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特别是“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项目的实施,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也不断增多。至08年底,购置单台价值>1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仪器设备301台(套),单台价值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132台(套),单台价值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63(套)。其中仅“十一五”以来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达120多台套,价值1亿多元。设备主要分布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等单位,较好地保证了教学、科研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也逐步得到加强,在设备论证、招标、合同签订、办理进口仪器设备免税手续、仪器设备验收、计量认证和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估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建设中的国家大型科技平台项目“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公用网”2008年度的评比中,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荣获单位建设管理一等奖,国家重点实验室(ICP-MS机组)荣获先进机组一等奖。此项评比活动是展示华中地区重点高校、主流科研所大型仪器综合水平的重要平台。此项评比结果,反映了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经费来源多样化,思想观念陈旧和管理体制落后,机制不顺等原因,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 分散管理,封闭使用,效益较低。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仪器设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力度不够,缺乏全局观念,各项项目经费及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多以院系或学科为单位进行分配和制订,所购置的仪器设备也由各院系或学科使用和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在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的条块分割,财力分散,重复购置,高档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相对不足,已有仪器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有的单位为扩充实验条件,争项目,争经费,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谁购买谁使用谁管理,有些设备不使用时就闲置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小团体私有”现象,使得仪器设备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使用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2. 实验技术队伍不够健全,难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除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外,各院系大型仪器设备均未配备专门技术人员从事维护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从整个实验技术队伍现状来看,年龄结构呈老化状态,层次偏低,专业不尽对口。缺乏理论素养高,研发能力强的专管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技术精湛、精通仪器维修的实验技术人员。
3. 在学校层面上,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共享激励机制。学校没有建立统一的共享共用机构,对个别占有、分散管理的模式缺乏统一管理的政策措施。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维修的保障基金尚不完善,对外服务收费标准不太明确且缺乏成本核算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行维持费、维修费、研发经费不足,设备占有单位缺乏共享积极性。
二、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关于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几点构想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对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有利于仪器设备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共用共享,有利于促进大型仪器设备高效配置、综合集成,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为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创新成果的取得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因此,学校各单位应站在构建学校创新体系、推动学校资源战略重组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应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坚持“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建设原则,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实验与测试基地、面向校内外开放服务的共享网络。“依托学科,相对集中”,就是要做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打破大型仪器设备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依托学科,将大型仪器设备相对集中管理和使用。“专管公用,开放共享”,就是要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配备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专人负责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仪器设备的潜能。制订平台有关规章制度,推动资源开放共享。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必须加强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资源共享、规范有序的体系。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整合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加强新增资源建设,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建立科学管理、高效运转、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制度和开放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建立平台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和管理队伍建设,吸引并形成支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
——建立“ 院(系)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共享平台仪器设备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制订合理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收费标准,实施成本收费(包括水电费、材料消耗费、维修费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应是:完成若干个院(系)公共平台建设试点;初步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框架,重点探索符合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世纪的管理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保障体系。今后2—3年内,建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单位的校级分析测试开放服务平台;建成3—4个院(系)管理的通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与共享平台建设相适应的技术队伍。为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奠定基础。为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 建设高水平的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全校的公共服务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省部级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武汉资源环境监督检测中心等公共平台,提高测试服务水平,开展测试技术研究,建立一种开放性的测试基地,并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管理控制分析质量,面向全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2. 建立多学科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根据相关学科的特点、优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加强院(系)实验中心建设,整合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建立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由院(系)统一管理的多学科共享使用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集中管理通用性较强的大型仪器设备,配备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建立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实验与测试基地,对校内、对开放使用。
3. 建设校级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对全校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通用仪器设备进行信息整合,形成全校性的信息共享资源。加强仪器设备信息的规范化和共享工作的一致性,建设校级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规范、实时的信息资源,实现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系统与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链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关于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校级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和协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效益评估体系,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实行集中统一配置和管理,优化和调控仪器设备新增资源,督促大型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2. 建立和完善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修订《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施办法》,《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聘任实验技术人员实施办法》、制订《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保障基金管理实施办法》等。大型仪器设备保障基金的组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以购置设备费用的一个额度值从该建设项目经费中支出;二是从收取的服务费中提取一部分;三是由学校配套拨给。保障基金专款专用,由仪器设备管理办公室对该款项的使用进行审批,财务处统一核算,严格基金的管理。通过制度创新,在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上,为共享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推进平台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3.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投入导向和使用管理。对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中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经费的投入,要建立以资源共享为导向的投资机制,打破资源分散、封闭的状况。凡“211工程”、“985工程”等经费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均应纳入共享平台管理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学校集中相关经费,逐步更新和改造共享平台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实现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良性循环。
4. 大力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与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发展。在人员编制上,共享平台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结合,以流动编制为主的定编办法。通过校内外公开招聘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精通仪器设备维修的实验技术人员,建立仪器设备维修队伍。采用专人负责的制度,保证每台大型仪器设备有两名以上的固定实验技术人员。共享平台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考核制度,坚持委派有关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参加校外举办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会,使其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提高与拓展,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5. 建立共享平台开放服务评价和奖励制度。定期组织对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根据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对外开放程度、利用该设备培养科研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程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上所发挥的作用、利用该设备取得的科研成果或发表的论文、对该仪器设备功能的利用和开发程度等进行使用效率评估。评价结果作为今后学校投入配置、调整仪器设备的依据。对在开放服务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机组给予奖励,并在仪器设备维护费上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宣传资源共享的风气,营造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的支撑环境。